昨日下午,由省文物局主辦,省考古研究院和陜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體驗考古,感受文明—2013年陜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吸引了文物愛好者400余人參加。
記者獲悉,從去年開始,省考古研究院變“關門”業務匯報會為面向社會公開的匯報。昨日各考古項目負責人分別匯報了清澗的石板、商代的宮—清澗辛莊遺址考古收獲,呦呦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墓M4發掘,功于細微—甘肅馬家塬墓地出土棺木室內清理,從問號到感嘆號—唐昭容上官氏墓發掘,宋金之地的陜北風—延安彩繪磚雕墓,流沙半掩匈奴都—大夏國都統萬城的考古收獲,將陜西2013年度的考古新發現、新成果、新收獲,生動、形象、具體地展現給社會公眾。
據了解,省考古研究院通過多種渠道爭取考古成果信息及時向社會公布,目前正在籌備建立全國第一座考古博物館,建成后將考古歷史、技術、方法、成果等通過參觀的形式公開。
記者獲悉,2013年我省在圍繞大遺址保護以及有重大科學價值和社會影響的項目開展考古工作,取得新的成果。其中,秦始皇帝陵、渭橋遺址、石鼓山遺址等10個主動性發掘考古項目取得重要收獲,去年12月底,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評選的六項“2013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中,我省的西安渭橋遺址考古和秦始皇帝陵園考古2個項目分別入選;石峁遺址被評為“201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并被首屆世界考古論壇評為“2011——2012年度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
同時,去年我省完成建設項目考古調查29項,配合經濟建設開展考古勘探項目441項,勘探面積3696萬平方米;發掘古墓葬2000余座、遺跡800余處,出土各類文物7300余件(組),有效保護了地下文物,有力支持了全省經濟建設。
相關新聞
找出70多異常點 或有遺跡
陜西首次進行高光譜航空遙感考古勘測
找出70多異常點 或有遺跡
本報訊記者昨日從省文物局獲悉,西安渭河以南23、24號區域高光譜航空遙感考古勘測研究結項專家評審會近日召開。這是國內首次用高光譜航空遙感技術在大面積文物遺址區域內進行考古勘測。
去年4月,省文物考古工程協會與多家單位合作的高光譜航空遙感考古勘測研究項目在省文物局立項??睖y區域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集中在西安渭河以南包括漢長安城遺址、灃鎬遺址和杜陵遺址區。運-12飛機飛行12架次,考古人員在地面進行空地一體勘測,取得了豐富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譜數據和地物光譜數據。經過兩個月的野外飛行航測后,技術人員轉入數據解析處理階段。記者獲悉,目前數據解析處理和識別軟件編制工作已完成,利用標定場已知特征光譜在勘測區域內尋找出70多個次地表異常點,或許這些異常點下面有歷史遺跡。
評審會上,與會7位地理信息、測繪、技術物理、航測遙感、考古方面的專家認為,高光譜航空遙感考古勘測研究項目成果可以推廣應用,同意項目結項。這種新型的考古勘測方法是陜西在大遺址保護工作方面的一次創新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