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擔心,財務報表無法繼續反映在現代企業中發揮基礎支撐作用的價值驅動因素。其中,與這些擔憂關系尤為密切的,是對“無形資產”——包括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

許多人都已注意到,公司基于股價的市值與財務報表中的有形資產價值之間的差距正在日益加大。而這種差距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被市場認定有價值、但卻沒有通過財務報告確認為資產項目的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的價值
無形資產涉及廣泛,包括了員工隊伍、商業原理、客戶關系、品牌、以及新產品研發等價值。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僅允許對這些資產進行確認,這便造成了價值差距的出現。
目前,是否滿足資產確認條件仍基于主觀判斷,這便留給了管理層相當大的空間來決定,在費用發生時將其計入費用、還是進行資本化。
或許從直覺角度來看,“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無形資產”中設定的資本化條件太過嚴苛,因為這些支出中的大部分都無疑具備商業理由。企業將開發成本一次性計入當期費用,可能是出于簡單、謹慎和避免損失等考量。
資本化還是費用化?
國際化程度較高和研發密集型的企業更有可能選擇資本化方式,而大型公司則傾向于費用化。資本化也可能是為了進行盈余管理或達成績效目標。在擁有較強審計、執法和投資者保護等體系的國家中,公司不但會作出更多的資本化選擇,而且所覆蓋的范圍更大。
盡管已經意識到了確認資產的標準不一致,但利益相關方普遍支持仍采用現有模式,而非類似美國準則的一攬子費用化清單的方法。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可能會提出遠高于目前做法的披露要求,企業也應當據此提供信息。
意見分歧對無形資產價值差距意味著什么?
有些人認為,企業若想讓會計信息更具相關性,就應當在財務報表中確認更多的無形資產。拆遷房屋評估就此而言,積極并購的公司更有可能這樣做,但反觀那些依靠內生式增長的組織,采用該做法的可能性則大為降低。
然而,企業似乎普遍不愿將整體資產價值評估一類無形資產確認為股權評估賬面資產——資產評估即對新產品或流程的投資,甚至避免在報告附注部分詳細討論它們。機器設備價值評估與其他處于“表外”狀態的無形資產項目比較,房地產評估企業似乎更加不愿入賬或披露這部分內容。目前沒有跡象表明,這種賬面價值差距在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