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一詞最近成為車界的高頻詞匯,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最近幾天連續公布了多個車企的召回公告,包括北京現代、進口現代、進口起亞及克萊斯勒等品牌。據悉,已有部分車型主動召回。
海外及進口品牌召回頻仍
消息顯示,進入5月以來,涉及我國的汽車召回事件已達7起,召回數量超過29萬輛??巳R斯勒、上海通用別克、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進口現代、進口起亞、寶馬等海外或是進口品牌紛紛涉及召回。
5月以來涉及的召回車輛中,韓系車居多,集中召回。而其中共同的召回原因是部分車輛的制動踏板開關觸點接觸不良,電信號延遲,導致ESP警告燈點亮、一鍵啟動不良、變速桿P擋移動困難或定速巡航無法解除以及制動燈無法點亮,可能增加發生事故的概率,存在安全隱患。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寶馬召回2002款進口3系的原因,與今年4月豐田、日產、本田、馬自達在全球召回340萬輛汽車的原因是一樣的,都是安全氣囊出了問題,而這些公司所采用的安全氣囊都是由日本高田株式會社提供的。
業內分析,汽車制造商在生產汽車過程中采用同一供應商產品的現象很普遍,不過全球性采購也有好處,就是出現安全隱患也能相互借鑒。寶馬方面就表示,由于供應商制造原因,車輛的副駕駛安全氣囊在車輛碰撞時可能會失效。
召回漸常態化
據悉,截至5月14日,國內轎車的召回次數就達34次,召回數量達112.2萬輛,與往年相比,增長了近3倍。平均每天就有約8372輛轎車因為各類安全隱患被廠家召回。
今年一批缺陷車型被曝光在陽光下,使其無所遁形,迫于輿論壓力而不得不召回,雖然有些被動,但很多車企都積極回應并實施召回。分析指出,隨著消費者對自身權益的關注和媒體及輿論對車企的監督,汽車召回將趨于常態化。
另一方面,隨著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和實施,也會使車企“不得不”召回?!度毕萜嚠a品召回管理條例》規定,生產者經責令召回拒不召回的,將被處以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2%以上10%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許可機關吊銷有關許可。強制的法規或將對車企形成強有力的約束,敦促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此外,今年10月份,汽車三包政策也將正式實施,這一政策也會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監督車企召回缺陷車型。
理性看待召回
評論人士指出,在國外,缺陷汽車召回已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在中國車市,召回則需要足夠的勇氣,這主要是由于消費者的態度使然。在國內,車輛涉及召回,消費者一般會認為汽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從而影響到企業和品牌形象,可能導致品牌口碑下降并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
但“十全十美”僅僅只是一種追求的夢想,完美只是一個概念,在復雜的社會分工和組織運作中,產品缺陷不可規避,所以消費者需要理性看待召回。
同時作為車企,召回是一種公開透明化的運作,是一種規范化的管理,在召回過程中贏得的是信譽和品牌公信力。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自身權益重視程度和維權意識提升,汽車問題處置和車企召回行為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業內表示,車企及時有效地主動召回有助于樹立值 得信賴的品牌形象。而作為消費者也要理性看待汽車召回,理解召回的本質,這從根本上講,也是在為自己的權益和安全負責。
作者:中國工商時報 2013-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