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京報 2013-05-31
今年,北京擬發行地方債券93億元,三年期限和五年期限各46.5億元。其中超五成計劃投向“生態資源能源”領域。
昨日,市財政局局長楊曉超向市人大常委會作《北京市關于2013年地方政府債券收支安排專項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報告》。
比2009年高37億元
自2009年首次發行地方債起,北京地方債已連續發行5年。今年的發行規模,系5年來最高值,比2009年的56億元,高出37億元。
“考慮到2013年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為增強地方安排配套資金和完成在建項目能力,國務院決定,繼續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籌措部分所需資金”,楊曉超說。
跟往年相同,今年地方債,仍由財政部按照現行記賬式國債發行方式,代理發行,并代辦還本付息和支付發行費。到期后,還本資金納入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去年北京發行地方債68億元,市財政局局長楊曉超表示,截至目前,68億元資金共使用了65.7億元,使用率達96.6%。未用的2.3億元“資金差”,涉及三個項目。
平原造林占41.6%
對于今年地方債的投向,財政部每年都會提出明確要求。報告列出了93億元的“資金用途表”,擬投放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社會事業”、“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生態資源能源”等五大領域的33個項目。
其中,“生態資源能源”金額最高,達48.11億元,占51.72%;項目最多,包括南北水調來水調蓄工程、2013平原造林工程等10項,僅“平原造林工程”計劃投資規模就達23.3億元,占地方債41.6%。
梳理5年來的地方債投向,交通基礎設施、生態資源能源系每年的“必選項”。2009年首發年,蒲黃榆路工程、阜石路二期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投放了34億元,占發行規模的60.71%,2010年后,“交通基礎設施”占比逐年降低。與此同時,“生態資源能源”占比逐年上漲,從2009年的14.29%,升至今年的51.72%。自2010年起,保障房也成“必選項”。
來源:新京報